本文转自:人民网-观点频道
王巨川
2025年8月18日凌晨,“2025国际篮联男篮亚洲杯”决赛落下帷幕,中国男篮对决澳大利亚队以一分之差错失冠军宝座,获得本次赛事的亚军。这一成绩,是中国男篮近十年来在亚洲杯赛场上的最佳战绩。
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球员赵睿表示:“遗憾总是伴随着我们的人生。我们只输了这一分球,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一分当中做好无数个回合。希望这一分能够给我们中国男篮一个教训,在未来越来越好,至少我相信很多球迷与现场观众没有想到打到最后1分。”如果说这次比赛结果收获的关键词是“遗憾”,那么,我们更有理由相信,或许遗憾会促使中国男篮认真总结,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杯预选赛做好备战。
赵睿在采访中强调“我们找到了老国家队的血性”,可以说,这揭示出中国男篮的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密码。因为“血性”,并非是靠简单的赛场拼抢,而是根植于我们体育精神之中最宝贵的集体主义使命感。自1994年中国男篮的“黄金一代”首次突破前八,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球队“拼到弹尽粮绝”,每一次的拼搏,他们总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团结的力量。正如胡金秋赛后说:“我觉得能够为中国做点什么,在这个年代就是一定要去拼尽自己所有。”这句话表达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色彩,而是代表全体球员发出的国家荣誉至上、民族精神认同的心声。中国男篮这次虽然未能冠军,但球员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集体主义拼搏精神令人钦佩与赞许。
在祝贺中国男篮夺取亚洲杯亚军的同时,我们不应该忽视公众的反应,这是体现当下社会情绪的一种文化镜像。令人惊喜的是,与球员们的“遗憾”相比,社交媒体上“虽败犹荣”的声音要远远超过对于失利的指责,反映出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对比赛过程、球员精神等内在体育价值的认同,使体育比赛回归其作为一种“生活方式”的文化本质之中。
事实上,不论世界杯还是亚洲杯,篮球赛都能体现出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与互融。当西方球队的“身体至上”成为世界篮球文化的潮流时,我们该如何去迎战、去拼搏,这或许比战术的成功更为重要。在世界杯预选赛即将到来之时,中国男篮需要理性面对来之不易的成果,在保持敢于拼搏、勇于表达自我、恪守团结精神的同时,应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技战术体系与文化特质。正如教练郭士强说:“我们的队伍虽然年轻,但是我们要在这届亚洲杯上打出‘青春风暴’”。这场“青春风暴”,未来可期。
人民体谈:“能够为中国做点什么,就要去拼尽自己所有”
有曾凡博就能赢澳大利亚?刘传兴再遭讥讽:一切都要从你说起
过去十年常规赛场均单打得分排名,哈登包揽前六
正式官宣!CBA顶级后卫签约山西男篮,拿到顶薪合同,冲击总决赛
新华视评|男篮,等你们赢下那1分!
过去10年得分榜:字母哥力压哈登第一 德罗赞第三 詹五库六
夺亚洲杯亚军!中国男篮登上了《新闻联播》
美媒:23年退役的安东尼,自14年以来参加的常规赛场次比恩比德还要多
欧洲杯球员薪水排名:约基奇领跑,字母哥紧随其后,马尔卡宁第三
魔术为前勇士后场新星送出训练营合同,他有机会冲击双向合同?
欧媒:希腊篮协驳斥关于字母哥缺席欧锦赛的谣言
A·史密斯:詹杜离队被骂是因为抱团和投敌,字母哥走就不会被骂